首页  〉
学历  〉
模拟试题
成人高考政治(专升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四章
来源:黄老师
发布日期:2019-06-11 13:44
阅读数:1678
分享到:

成人高考政治(专升本)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四章  实践和认识

【知识要点】

      1、了解实践与认识、主体与客体、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等基本概念。

      2、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特征、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以及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3、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

【考点提炼】

1、什么是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2、认识的主体和客体是什么?认识的主体是人,是处于一定社会条件和社会关系之中,从事一定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认识的客体是进入人的实践活动领域并与主体相联系的客观存在,即主体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3、实践的三个基本特点是什么?客观物质性,实践的主体、手段、对象、过程和结果,都是客观物质性的;自觉能动性,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最突出表现在它的创造性;社会历史性,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

4、实践的基本形式有哪些?生产实践(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社会交往实践(处理和调节社会关系而更好的配合生产实践);科学探索实践(探索自然和社会规律)

5、实践对认识有什么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6、认识的本质是什么?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7、什么是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对立和分歧的焦点是: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客观世界及其规律能否为人们所认识,人们是否具有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凡是肯定思维与存在有同一性,承认客观世界能为人们所认识的哲学观点,属于可知论;凡是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否认客观世界能被人们所认识的哲学观点,属于不可知论。

8、什么是反映论和先验论?在承认世界可知的前提下,对世界为什么可知和如何可知的问题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其对立和斗争的焦点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呢,还是从思想和感觉到物?唯心主义哲学把物质世界看成是主观意识和客观精神的产物,认为思想和认识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被称为先验论或先天论。反映论是确认认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的认识原则,坚持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反映,被反映者不依赖于反映者而独立存在。

9、什么是能动的反映论和直接的反映论?一切唯物主义都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但在怎样反映客观世界这个重大问题上,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又存在着性质上的根本区别。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离开社会实践,离开人的社会性和历史发展考察人的认识问题,因而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同时不能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因而不懂得认识过程的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强调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同时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科学的阐明了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揭示了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且把反映论原则贯彻到各个领域,是全面的彻底的反映论。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是直观、被动的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坚持了实践和辩证的观点,是能动的科学的反映论。

10、什么是感性认识及特点?感性认识是认识发展的初级阶段,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对事物的现象、各个片面和外部联系的认识。特点是直接性和形象性,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11、什么是理性认识及特点?理性认识是认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们通过抽象思维而得到的关于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和内在联系的认识。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12、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什么?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13、认识运动的总规律是什么?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是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不仅对复杂事物的认识是如此,而且对某一个具体事物的正确认识,也往往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过程具有无限性,对于人类认识过程的推移而言,人们的认识运动又还没有完结,因为客观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也是无限的。

14、什么是真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是客观的,亦称客观真理。

15、什么是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包含有不能被推翻的客观的内容,都和错误有原则的界限,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同时人类的认识按其本性来说,是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每条真理都是向着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16、什么是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任何真理都是对整个世界某一领域、过程、方面的正确反映,在广度上是有限的,因此都是无条件的、相对的。同时任何真理对特定的对象及其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都是一定程度、层次的近似的反映,在深度上是有限的,因此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真题分析】

一、选择题:

1. 下列选项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2009)

   A. 法官审理案件              B. 农民播种小麦

   C. 科学家做化学实验          D. 医生为病人治病

答案:B

解析:实践的基本形式有三种:生产实践活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和科学实验活动。其中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生产实践活动,“B. 农民播种小麦属于最基本的生产实践活动。

2. 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会导致两种错误理论,一种是唯理论,另一种是      (2009)

   A. 经验论       B. 循环论       C. 直线论       D. 不可知论

答案:A

解析:在认识的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不可分割的。如果将两者分割开来,在理论上就会犯经验论或唯理论的错误。在实际工作中,就会犯经验主义或教条主义的错误。

3.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  ( 2010)  

  A. 只有直接经验来自社会实践            B. 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C.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才能获得     D. 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的相关内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只有在实践人们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不管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来源于实践,故A不正确;参加实践不一定获得的是正确的认识,只有把获得的认识放到实践中检验才能确认认识正确与否,故B不正确;认识可以直接参加实践获得,也可以通过从书本或别人那里得来,故C不正确。

4.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  ( 2011)  

A. 认识中的关系       B. 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D. 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知识点:

直接经验是指亲身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而获得的知识;间接经验是指从书本或别人那里得来的知识。一个人的知识,包括直接和间接两部分,而真正的经验都是从实践中获得并经过实践检验的。人们在接受间接经验时,多少要以自己的直接经验为前提,要真正理解间接经验,还有待于自己的实践。因此,在人的认识过程中,在实践中取得直接经验和虚心学习间接经验是一致的,是缺一不可的。所以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不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而是源与流的关系。 没有直接经验,就谈不上分析检验而得到间接经验。 没有间接经验,我们就不能高度的归纳与整理我们所取得的直接经验并用诸实践之中。

5.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各题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  ( 2011)  

A. 从知觉到表象      B. 从判断到推理

C. 从认识到实践      D. 从实践到认识

答案:C

6. 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      ( 2013)

   A. 认识实践      B. 实践认识      C. 知觉表象      D. 判断推理

答案:B

解析:以上2题考查的是认识发展过程的相关知识,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包括两次飞跃:第一次是实践到认识;第二次是认识回到实践。其中,认识回到实践的飞跃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7.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最基本的观点是(     )  ( 2012)  

A. 实践的观点      B. 唯物论的观点      C. 可知论的观点      D. 辩证法的观点

答案:A

解析: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劳动实践使猿脑变成了人脑,从而创造了认识的物质器官。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客观世界不能自然地满足人的生活和发展的需要,为了生存和发展,人必须改造客观世界,而为了成功地改造世界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并必须回到实践以满足实践的需要,因此实践又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最后归宿。实践又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即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8.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最基本的观点是 (    ( 2013)

   A. 实践的观点     B. 反映论的观点     C. 可知论的观点     D. 一元论的观点

答案:A

解析: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都坚持反映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1、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其缺陷:一是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因而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二是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性质,离开辩证法来考察认识问题,不能把认识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而认为认识是一次性完成的。这种直观的消极被动的反映论是不科学的。
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科学地规定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首先是一种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才产生了它们之间的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考察认识的发展过程,科学地揭示了认识过程中的多方面的辩证关系。他全面揭示了认识过程的辩证性质,把认识看成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浅入深的充满矛盾的能动的认识过程。
9.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     )  ( 2012)  

A. 认识实践认识      B. 实践认识实践

C. 感觉知觉表象      D. 概念判断推理

答案:B

解析: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第一次是实践到认识;第二次是认识回到实践。注意与认识运动的总规律相区别。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经过两次飞跃就完成了。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与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的进到了一个更高的程度,这就是认识运动的总规律过程。人们对一个具体事物的认识,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又由认识到实践,达到了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并用其指导实践取得成功,认识的过程就基本完成了。但客观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无限发展的,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只能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10. 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这种态度的哲学基础是 (     )  ( 2012)  

A.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的原理        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的原理

C. 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原理     D.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统一的原理

答案:D

解析: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也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所以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因为马克思主义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所以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是一要坚持,二要发展。

11. 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2009)

   A. 真理具有绝对性            B. 真理具有相对性

   C. 真理具有主观性            D. 真理具有客观性

答案:B

解析:真理具有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此题考查的是真理的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即相对真理,是指真理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即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包括两层意思:

第一、(从广度上看)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任何真理由于都会受到人类实践水平、范围以及认识能力的限制,它只能是对无限的物质世界发展的某一阶段、某一方面、某一层次的认识,因而是有限的。这是真理在广度上的有条件性、相对性。

第二、(从深度上看)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由于条件的限制,任何真理对认识对象的反映只能是相对正确的,即在认识的深刻程度上、精确度上都是有限的,或者是近似性的。这是真理在深度上的有条件性、相对性。也就是说,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映。

12. 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因为(    ( 2013)

  A. 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B. 真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C. 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D. 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

答案:D

解析:真理的客观性和一元性决定了真理没有阶级性,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首先,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其次,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内容的客观性是由它所反映的对象及其规律的客观性决定的;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及其结果具有直接现实性和唯一性,不依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最后,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必须坚持真理的一元论,否定真理的多元论。所谓真理的一元论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对特定对象的正确认识,只能有一个而不能有两个或多个。  

13.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2009)

   A. 联系的        B. 变化的       C. 实践的        D. 精神的

答案:C

解析:人类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第一,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第二,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第三,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人的实践活动。

二、论述题:

1. 江泽民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奥秘,就在于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试用直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阐明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2010)

答案要点:(1)任何真理都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任何真理都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每一个真理性认识的获得都是向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任何真理在广度上都是地整个客观世界的某个部分、某个方面的正确反映;在深度上都是对客观世界某些方面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扩展和深化。

(2)马克思主义正确反映了世界特别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经过长期实践证实了的科学真理,它具有绝对性,因此必须坚持把它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穷尽对一切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仍然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它又具有相对性,因此必须在新的实践中加以丰富和发展。

(3)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既坚持又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必须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僵化的教条主义和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作用的错误倾向。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实践与认识中关于真理的相关知识点。运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阐明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从三方面来回答:第一,阐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统一的原理。任何真理都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任何真理都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每一个真理性认识的获得都是向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任何真理在广度上都是地整个客观世界的某个部分、某个方面的正确反映;在深度上都是对客观世界某些方面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扩展和深化。

第二,要阐明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任何真理都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每一个真理性认识的获得都是向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任何真理在广度上都是地整个客观世界的某个部分、某个方面的正确反映;在深度上都是对客观世界某些方面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扩展和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与时俱进的。

第三,坚持和发展是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我们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决反对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的错误倾向,另一方面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坚决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僵化的教条主义。

本题让用哲学原理去分析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这种类型的题注意两点。一、要准确、完整地阐述哲学原理。二、结合理论和实践问题分析哲学原理。

【专项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实践的观点      B.联系的观点     C.发展的观点      D.矛盾的观点

  2. 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A.农民播种小麦                      B.医生给病人做手术

C.法官审理案件                      D.科学家进行化学实验

  3.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从感觉和思想到物是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它属于: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B.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D.辩证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对立

4. 真正驳倒不可知论的关键在于:

A.指出人可以通过感觉反映世界         B.指出本质与现象是统一的

C.指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统一的     D.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

5. 认识的客体指的是:

A.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                 B.自然界存在的事物

C.自然界和社会中的事物               D.成为主体认识对象和实践对象的事物  

6.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这是:

A.一切唯物主义都承认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

7. 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A.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B.科学实验

C.生产实践                           D.教育实践

8.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          B.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              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9. 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

A.伟人之言         B.吾人之心      C.众人意见         D.社会实践

10.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11. “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一思想体现的辩证唯物主义认

识论的原理是: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来源于实践                    D.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12. 感性认识的特点是:

A.对事物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        B.对事物现象和外部联系的不可靠的反映

C.通过感官对事物的直接、形象的认识  D.借助于思维对事物的间接、抽象的认识

13. 理性认识的特点是:

A.对感性认识的综合                    B.感觉、知觉、表象

C.抽象性、间接性                      D.形象性、直接性

14.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统一的基础是:

A.社会实践          B.感性材料      C.理性抽象       D.认识能力

15.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A.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

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

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

16. 有些同志在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

A.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B.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C.类似客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D.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17. 唯理论在实际工作中会导致:

A.经验主义       B.教条主义        C.相对主义       D.诡辩论

18. 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的相互区别主要在于:

A.第一次飞跃是认识事物的现象,第二次飞跃是认识事物的本质

B.第一次飞跃获得感性认识,第二次飞跃获得理性认识

C.第一次飞跃主要是认识世界,第二次飞跃主要是改造世界

D.第一次飞跃的目的是改造世界,第二次飞跃的目的是检验和发展理性认识

19. 人们对于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

A.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两个阶段才能完成   

B.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完成

C.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一个完整的过程才能完成

D.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过程才能完成

20. 真理是:

A.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B.多数人同意的认识

C.没有人反对的认识                  D.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

21. 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A.真理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          B.真理的内容及其检验标准是客观的

C.真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是客观的      D.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

22. 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

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      

B.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

C.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       

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23. 真理和谬误的统一的含义有:

A.真理中包含着谬误                  B.二者互为因果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二者没有确定的界限

24. 在一定条件下真理会转化为谬误主要是因为:

A.真理是客观的                      B.真理是具体的

C.真理中包含着谬误                  D.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

25. 相对真理是指:

A.不包含绝对真理性的认识           B.在广度和深度上有待进一步发展的正确认识

C.包含谬误与不足的认识              D.包含绝对真理颗粒的错误认识

26.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

A.两种性质相同的真理                 B.两种性质不同的真理

C.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                 D.不同真理的两个方面

27. 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28. 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

A.主观认识是否清晰明白              B.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是否符合     C.认识是否和理论相一致              D.主观认识是否和党的方针、政策相一致

29. 实践标准具有不确定性,这是因为:

A.社会实践具有历史局限性           B. 有些认识是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

C. 社会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D.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

二、辨析题(请判断该命题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

1、一切唯物主义都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2、感性认识就是直接经验,理性认识就是间接经验。


 

三、简答题

1、什么是不可知论?为什么说实践是对不可知论最用力的驳斥?

 

2、什么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实现认识第一次飞跃的条件是什么?

 

3、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

 

四、论述题

1、试用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意义。

 

2、如何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辩证关系?坚持这一思想路线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重要意义?

 

上一篇:2018 年初级职称《初级会计实务》
下一篇:成人高考政治(专升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五章
快速访问手机站
相关学习资料推荐
友情链接
学历
会计
设计
电商
Copyright  ©2019 浙江麦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4008-399-033     地址: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金华市/湖州市/台州市/嘉兴市/绍兴市  浙ICP备19019830号-1